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 達志影像 新加坡的小販中心 新加坡政府內的精英意識可能會使這種社會理想幻滅時刻更快來臨。
去年底當美國的《六人行》將會下架Netflix的新聞傳出以後,亞洲很多媒體都跟風恐慌,中文媒體紛紛報導這個新聞好像亞洲區會同步一樣,但其實根本不是這麼一回事,因為他們並沒有搞清楚影視產業授權的地域複雜度有多高,這件事反過來想就很簡單,很多美國Netflix上架的影片亞洲都沒有第一時間同步,那憑什麼下架會同步呢? 購買一個影集或電影的授權,有幾個最基本的條件需要考慮:地區、時間、頻道(平台)。這個版權交易在美國母國相對單純,但出了海就不一樣了,內容合約在其他國家可能簽的是3年、5年甚至是10年的合約,因為華納兄弟在這些地方不一定有直營自己的傳播頻道,對他來說在可見的未來內如果不能透過自營頻道創造收益,直接將這個版權售予當地頻道商才是符合利益的做法。
每一部電影影集授權的時間長短不同 第二個概念談時間,授權時間的長短在前面有提到,短則每年換約,長則5至10年才換約,從前面的基礎概念應該看得出來為什麼會需要時間上的限制,因為如果每年每一部戲的合約都要重新簽那將會是難以估計的大工程。接著最複雜的頻道與平台因素就和今天的主角Disney+有更直接的相關了,有時後內容版權並不是直接由版權主跟最終端的頻道商交易,中間很有可能經過層層轉手最後才落到頻道商手上。而DVD與串流影音和有線電視的授權又不同,因為前面兩者都是隨選隨看的概念,有線電視上的授權則要看頻道的排播數量與時段,另外還跟播映廣告、分級制度、配音字幕等等有關。想像一下每年有多少電視電影推出,你現在還可以看到1980年代的老片在電視播,從古至今40年有多少電影影集,這些內容再乘上需要授權的地區數量,再乘上每個地區的頻道/平台數量,就知道大型頻道商與大型版權主在交易內容的時候不可能一部一部談想像一下每年有多少電視電影推出,你現在還可以看到1980年代的老片在電視播,從古至今40年有多少電影影集,這些內容再乘上需要授權的地區數量,再乘上每個地區的頻道/平台數量,就知道大型頻道商與大型版權主在交易內容的時候不可能一部一部談。
接著最複雜的頻道與平台因素就和今天的主角Disney+有更直接的相關了,有時後內容版權並不是直接由版權主跟最終端的頻道商交易,中間很有可能經過層層轉手最後才落到頻道商手上。這個版權交易在美國母國相對單純,但出了海就不一樣了,內容合約在其他國家可能簽的是3年、5年甚至是10年的合約,因為華納兄弟在這些地方不一定有直營自己的傳播頻道,對他來說在可見的未來內如果不能透過自營頻道創造收益,直接將這個版權售予當地頻道商才是符合利益的做法。今日台灣將越南茶簡化為劣等茶,而忽略了台灣茶與越南茶是相互依賴的關係,但又呈現互相排斥的矛盾現象。
實際上,台灣這塊四面環海的海島,與周邊都有密切的互動,雖然以海為界,讓台灣風味在地圖上被明確地劃分,但是在密切的跨國互動與人們的跨國移動過程中,邊界的概念早已跨越,而呈現多元的連結與交雜。前者是在商業場合常見的銷售標語,後者則例如「越南茶」的爭議。這樣從飲食建構的國族認同並不少見,除了台灣的珍珠奶茶外,像是法國的葡萄酒,越南的牛肉河粉或咖啡,都有類似的概念。到夜市喝珍珠奶茶、吃臭豆腐、啃雞排,這樣的食物才夠「台」。
什麼是台灣味?台灣食農與東南亞有什麼關係?2020年5月5日由左岸文化出版的《尋找台灣味:東南亞X台灣兩地的農業記事》,由作者──台灣大學地理角團隊,帶領讀者從地理視角發想,觀察東南亞與台灣相互連結的食物與農業,以及在台灣發生的食農現象《魔鬼剋星》(2016)與《瞞天過海:八面玲瓏》兩部片皆是舊作新拍,在追求政治正確、女力崛起的結果下,把主要角色全部替換成女性,評價卻十分兩極。
電影工作者為了避免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罪名,在劇情中刻意安插「反刻板印象」的情節。最明顯的例子或許就屬迪士尼的轉變,近年迪士尼《冰雪奇緣》等動畫電影中,女主角往往對於掌控自己的命運有更大的認知與的自主權,而不再是過去被動等待救援的「傻白甜」白雪公主形象。不落俗套又引人沈思的情節,的確值得被奉為影史經典。觀眾的行為、審美與價值觀往往受到影視作品潛移默化的影響,這是無可否認的事實,因此「政治正確」在近年成為拍攝電影十分重要的考量。
我所期待的政治正確電影,是發自內心展現對於不同群體的尊重,是真正關注過去被忽略與誤會的人們,不需要利用在電影中突兀地置入特定族群的表象來展現。那麼在尊重多元群體與維持劇情合理發展之間,究竟該如何拿捏? Photo Credit: IMDb 馬丁史柯西斯(Martin Scorsese)以拍攝硬漢風格電影著稱,從教科書等級的《計程車司機》、《四海好傢伙》到去年推出的《愛爾蘭人》,他的作品不需要女主角,片中充斥暴力與髒話,卻依然受到影壇高度讚賞。2017年「#Metoo運動」在社群媒體上發酵,世界各國的女性紛紛在網路上寫出自己受到性騷擾、性侵害的經驗,並鼓勵更多受害女性勇敢發聲。至於影視創作者要為傳達良善觀念負起多大程度社會責任、政治正確電影是否有其商業考量,又是另一個值得討論的議題了。
但越是刻意閃躲與檢驗,越是證明以及強調了偏見的存在。在影視中展現「多元」,從來就不是讓亞洲人不再飾演數學家、讓女性不能再飾演受害者,非裔不能再飾演社會中下階層這麼簡單。
在表面下了功夫,卻沒有打動人的內容,最終只是淪為政治正確的空殼。一部電影的價值,來自美學風格、來自劇情內涵,來自它傳遞了不同的人性價值,使觀眾感到共鳴、為之感動。
二是為囚犯們所喜愛的性感女明星,出現在牢房的海報上,以及犯人觀賞的電影中。而當電影界政治正確的意識抬頭,並嘗試除去劇情中的歧視和刻板印象,呈現不同族群的觀點時,也正是在回過頭,使觀眾反思並質疑這樣的價值觀。而這股以性別平權為訴求的運動風潮,也影響了影視產業。Photo Credit: IMDb 走出戲院後,朋友卻和我分享了令人意想不到的見解:「這部片很好,除了女性的缺席」。但即將上映的《花木蘭》真人版電影中,迪士尼刪除了木蘭軍中的長官李翔一角,原因是「在Metoo時代,指揮官與下屬談戀愛令人不舒服也不適當」,隨即引發矯枉過正、過度政治正確的批評。可見「政治正確」概念的出發點良善,但當這個詞彙實際運用到社會運動、影視作品上時,往往變了調。
它代表的意義不全然是正面的,許多影迷更以「太政治正確」來作為對一部作品的批評。觀眾拿著放大鏡檢查,哪個聰明又幽默的角色正好是少數族群──政治正確,哪些角色太符合世俗既定印象──政治不正確。
因而在致力於消弭歧視、追求族群平等的今日,觀眾也期待電影世界呈現的這樣的價值。這似乎是長期以來,影視作品無意間傳遞給觀眾的訊息:女性是無力抵抗的受害者、是被窺視的角色,是《金剛》中金髮碧眼,被巨獸抓住、等待救援的安達羅。
適逢電影播出25週年,今年三月該片在台灣及世界各地重新上映,筆者與朋友也一同進戲院觀賞。文:廖育玫 《刺激1995》是許多影迷心中不朽的經典之作,長期以來在IMDb評分排行榜始終維持著第一、二名的位置,幾乎不曾被其他電影取代。
另一方面,電影無疑也是一種反映社會集體思想的產物。女生不一定只能玩芭比娃娃、喜歡粉紅色」的時候,正是再次強調了「藍色、機器人」與「粉紅色、芭比娃娃」的刻板印象存在。是《麻雀變鳳凰》裡,在街邊被富商「拯救」的應召女郎薇薇安。多元的價值,是讓每個角色都適得其所,是讓觀眾發現,每個人都有機會成為任何一種模樣,不論你的性別、性傾向、身材、宗教、國籍、種族⋯⋯。
Photo Credit: IMDb 是的,人與人之間的差異確實存在,歧視與偏見不可能突然消失。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電影產業,在強勢輸出電影到各國的同時,其實也在向全世界輸出以白人、中產階級、異性戀、基督教、男性為主的西方主流文化。
這樣的質疑,是否與前幾年,女權主義者質疑以二戰軍人為主角的戰爭片《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沒有女性出現而「淪為父權論述」一樣,太過嚴苛了呢? 回想《刺激1995》片中出現的女性,形象可概略分為兩種:一是主角妻子,僅出場幾分鐘,在與偷情對象約會時被殺害。拍攝以女性或女權為核心主題的電影成為趨勢,好萊塢的《神力女超人》、《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黑寡婦》等等讓「女力」延伸到了英雄世界,而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道出現代女性心聲,也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這不是一段關於男子監獄的故事嗎?我忍不住反問我所期待的政治正確電影,是發自內心展現對於不同群體的尊重,是真正關注過去被忽略與誤會的人們,不需要利用在電影中突兀地置入特定族群的表象來展現。
電影工作者為了避免被扣上政治不正確的罪名,在劇情中刻意安插「反刻板印象」的情節。因而在致力於消弭歧視、追求族群平等的今日,觀眾也期待電影世界呈現的這樣的價值。但越是刻意閃躲與檢驗,越是證明以及強調了偏見的存在。2017年「#Metoo運動」在社群媒體上發酵,世界各國的女性紛紛在網路上寫出自己受到性騷擾、性侵害的經驗,並鼓勵更多受害女性勇敢發聲。
以好萊塢為首的西方電影產業,在強勢輸出電影到各國的同時,其實也在向全世界輸出以白人、中產階級、異性戀、基督教、男性為主的西方主流文化。拍攝以女性或女權為核心主題的電影成為趨勢,好萊塢的《神力女超人》、《猛禽小隊:小丑女大解放》、《黑寡婦》等等讓「女力」延伸到了英雄世界,而韓國電影《82年生的金智英》,道出現代女性心聲,也獲得不錯的票房成績。
在表面下了功夫,卻沒有打動人的內容,最終只是淪為政治正確的空殼。這樣的質疑,是否與前幾年,女權主義者質疑以二戰軍人為主角的戰爭片《敦克爾克大行動》中,沒有女性出現而「淪為父權論述」一樣,太過嚴苛了呢? 回想《刺激1995》片中出現的女性,形象可概略分為兩種:一是主角妻子,僅出場幾分鐘,在與偷情對象約會時被殺害。
它代表的意義不全然是正面的,許多影迷更以「太政治正確」來作為對一部作品的批評。二是為囚犯們所喜愛的性感女明星,出現在牢房的海報上,以及犯人觀賞的電影中。